光影下的西秦会馆诠释自贡的古建之美
西秦会馆,寺名武圣宫,主供关帝神位,亦称关帝庙,俗称陕西庙。清初,陕籍商人来自流井经营盐业,发家致富。为了“款叙乡情”,并显示豪华富有,于清乾隆元年(1736年)动工兴建,历时16载,于乾隆十七年(1752年)竣工。道光七至八年(1827-1828),又进行大规模培修与扩建,会馆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。1959年,西秦会馆辟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对外开放。1980年,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定自贡西秦会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西秦会馆是四川全省现存的会馆建筑中规模最大、最精美的一座,也是国内现存会馆中最大、最精美的之一。其大门的造型极为独特,层层翼角高高翘起,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。光影下的西秦会馆大门更加气派恢宏,凸显了自贡古建筑的魅力。

会馆建筑是为炫耀本行帮的财富和势力,尽可能将其建得宏伟华丽,特别是对外标志的大门。西秦会馆大门造型独特,结构复杂,装饰华美,为国内古建筑中少见。

今年灯会期间,西秦会馆大门采用照明进行了亮化,配以数盏大红灯笼,使夜幕中的西秦会馆更加宏伟华丽,为自贡夜景增添了一个亮点。

灯光突出了西秦会馆大门建筑本身,三层屋檐的断开处分别露出立柱,向上逐层收进,本来横向发展的檐口被竖向发展的立柱打断,构图发生变化。

光影照耀下的西秦会馆大门显得更加华丽而带有一点威严的气势

大门中央是郭沫若题写“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”匾额

站在大门下仰望逐层收进的立柱

大红灯笼高高挂,不仅年味十足,与古建筑更是绝配。

光影下威严无比的门环

西秦会馆大门石狮高2.27米,突目隆鼻,身披卷毛,四爪锋利,两狮正身向外扭头相望,张口作嘶吼状,颇显威严。雌狮足下踩小石狮,表示一种“母爱”很有情趣。

雄狮口含圆珠,耳呈叶状,两边超过卷毛高度,毛发卷曲很有规律,布满了耳、颈部。

西秦会馆大门两侧的柱础均是石狮造型,图为石狮背上与立柱接触处的精美石刻。

夜幕下的飞檐翘角也略带金碧辉煌

光影下的西秦会馆别有一番味道,希望有一天这座国宝级的会馆建筑会夜间开放,这不仅是还原了自贡第一大会馆的美丽夜景,更能全方位展示自贡的古建之美。